搜索
站内搜索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推出《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
时间:2014-03-04 发布者:

近日,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推出《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以500张罕见西方版画,首次翻译出版世界世界上第一份以图画为内容主体的新闻刊物。


创始于1842年的英国《伦敦新闻画报》是世界上第一份以图画为内容主体的周刊,以细腻生动的密线木刻版画和石印画,以那个时代的技术条件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再现世界各地的重大事件。画报初始就对中华帝国表示密切关注,派驻大量画家兼记者,仅1857年至1901年就向英国发回了上千张关于中国速写和几十万字的文字报道。

它们大多是现场的目击报道,属于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它们对于历史事件的观点和看法往往跟中文史料中的观点和看法相左,这就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参照物;它们所报道的一些事件和中国社会生活的细节往往是中文史料中的盲点;其中报道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也是许多其他中西文历史资料所不能企及的。

本书作者沈弘耗时十年,躬身实践,从上个世纪90年代遍访哈佛、芝加哥、伦敦等地图书馆,搜集了大量国内难得一见的珍贵记录。目前承担教育部重点攻关项目“外国收藏16-20世纪来华传教士档案整理与研究”、浙江历史文化专题研究项目“外国人眼中的浙江与浙江人”。著有《晚清映像》、《抗战现场》、《中国长城》、《中国十八省府》、《老照片中的大清王府》等。

该书的推出具有多面的特征和价值:一是呈现了珍贵的、美轮美奂的中国最早全景式影像记录,沈弘教授将《伦敦新闻画报》与中国相关的文字与图片翻译集结成册出版。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她是研究中国近代和现代史的一个重要素材来源因而具有较高研究价值。其中大量制作精美的铜版插图和颇具现场感的速写,不仅给我们展现了宽广的19 世纪中国世俗社会生活图景,同时也为新闻纪实性铜版画艺术研究提供大量的范本;二是视角独特,西方找寻中国近代史,《伦敦新闻画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不一样的观察视角,提供了中国留存文献中漏记误记的内容,使我们知道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故事,还可以这样去论述去讨论;三是获得史学界、美术界、老照片出版界权威联袂推荐,著名历史学者马勇,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陈琦教授分别从历史学、美术学的方向讲述了《伦敦新闻画报》的价值所在,国内一线老照片杂志总编辑冯克力读后也欣然留下推荐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