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尼采和亲友们的大量往来信件以及亲友们对尼采的回忆进行整理,对尼采自出生到去世的整个生命过程进行了细致而又精准的描写。本书所依据的大多为第一手资料,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向我们展现出了一个听从内心召唤的真正思想者特立独行的一生。
作者简介
丹尼尔•哈列维,法国作家。他通过对尼采和亲友们的大量往来信件以及亲友们对尼采的回忆进行整理,于1909年创作出了《尼采传》一书。
推荐理由
尼采说:“人,动物的人,就根本没有意义。他在地球上的存在根本没有目的:人到底为什么?——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对于人和地球意志是缺乏的;在每一种伟大的人类命运背后回荡着一种起抑制作用的更响亮的‘徒劳’!”这段尼采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触及了我的痛处,是我不敢想的问题。
——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 李银河
我主要是把尼采当作一位人生哲学家看待的。读他的著作,最使我震撼的是他面对人生难题的无比真诚的态度。与尼采相遇,我的最大收获之一是找回了人性的语言。
——当代著名哲学家、学者、作家 周国平
尼采不仅颠覆了西方大传统,而且颠覆了启蒙传统,并且超越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立,是20世纪最具有革命性的思想家。
——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 刘小枫
目录
英译本序
第一章 童幼时光
第二章 年轻时代
第三章 尼采和隐居于特里伯森时期的瓦格纳
第四章 尼采和居住在拜洛特时期的瓦格纳
第五章 危机与康复
第六章 查拉图斯特拉的分娩
1 永恒轮回的观点
2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3 海因里希•冯•斯坦因
第七章 最终的孤寂
1 善与恶的彼岸
2 强力的意志
3 迈向黑暗之中
精彩书摘
童幼时光
那些幸福的日子,小尼采却没有经历太久,很快,不幸便降临在了这个家庭。1848年8月,他的父亲,卡尔•路德维希•尼采从自家门口的石阶顶上重重地摔了下去,在倒下的过程中,他的头部猛烈地撞到了其中一级石阶的边缘上。这次撞击并没有立刻夺取卡尔•路德维希•尼采的生命,但是它却招致了一场可怕的疾病,头部严重的撞击加剧了他的头痛症和神经质的毛病,卡尔•路德维希•尼采完全失去了理智,而随之而来的神志不清和体力衰竭的并发症终于在一年之后夺去了卡尔•路德维希•尼采的生命。父亲去世时,威廉只有四岁,在这段时间中,他经历了父亲的生病和去世,而这其中发生的各种事件都在他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深夜中突然响起的报警声、房子里传来的哭泣声,还是密室里的恐怖、死样的寂静、尽情宣泄的悲伤,甚至是教堂的丧钟声、赞美诗以及葬礼上的布道、深深埋在教堂石板底下的灵柩,这些都深深地刻在了这个四岁孩子的心头。虽然让一个四岁的孩子来面对这些实在是有些残忍,但是命运的车轮还是将威廉推到了这场悲剧的面前。从此之后,威廉总是从梦中惊醒,他总能在梦中预感到某些灾难,这是威廉在十四岁的时候记录的一个梦:
“当一棵树的树冠被毁坏,树上的鸟儿就会离开树枝,而树木最终也会枯萎。现在,我们家的树冠已经遭到了毁坏,欢乐像鸟儿一样离开了我们的心灵,只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悲哀。然而,就在我们的伤口快要愈合的时候,痛苦再次来临,将伤口重新撕裂。大约就在这个万分痛苦的时期,我做了一个梦,在梦里,我听到忧伤的风琴声从远处飘来,这和我在父亲葬礼上听到的声音一模一样。我四处张望着,想打探到这声音的来源,这时,一座坟墓突然间裂开了,我看到父亲从坟墓里面走了出来,他穿着下葬时的那件寿衣,向教堂走了过去,等到他穿过教堂重新走回来时,我看到他的怀中抱着一个小孩,紧接着坟墓再一次裂开,父亲走了进去,在我面前消失了,随后墓石又重新挪回了原处,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似的,此时,哀伤的风琴声也停了下来。我从梦中惊醒了。第二天早上,我把这个梦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我亲爱的母亲。紧接着没过多久,我的小弟弟约瑟夫就生病了,经过几个小时的折腾,他最终还是死了。弟弟的死让我们全家悲伤至极,我的梦完全应验了,因为小弟弟的尸体就被安埋在父亲的怀里,这和我梦中看到的情景基本一样。在经历了父亲和弟弟的死亡之后,我们对生活不抱任何期待,天父和天堂成了我们唯一的安慰和活下去的希望。这件事发生在1850年1月底。”
在弗里德里希的心中,父亲的形象依然深刻,他将父亲的形象牢牢地记在了心中,并且把父亲当做了自己前进的榜样,很小他就立下了志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父亲及家族中的其他叔叔一样,成为一名牧师,来向信徒们传达上帝的讯息。在这个孩子的心里,还没有更为崇高的职业存在,他甚至也想不出还有别的什么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尽管他还很年轻,但在他的身上却显示出了严谨的作风,他做事高度严格、一丝不苟,即使只是受到了些许的责备,弗里德里希的自尊心都会受到强烈的打击。弗里德里希喜欢自己一个人做事,从不接受别人的帮助,当他焦虑不安时,他会将自己隐藏起来,躲避在某个偏僻的角落内审查自己的行为,这个时候的他不会再跟妹妹一块儿玩耍,直到他通过深思熟虑之后,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了明确的对错的判断。有一天,他像平常一样从学校迈着缓慢的步伐回到了家中,此时天空正下着倾盆大雨,他母亲看到他虽然没有带雨伞或斗篷,却丝毫没有慌乱的样子,因此便将他叫住了,弗里德里希不慌不忙地稳步走到了她的面前,母亲问他为什么下大雨还不赶快回家,弗里德里希答道:“老师总是教导我们,不要在街道上随便奔跑。”他还告诉母亲,他的伙伴们给他取了个“小牧师”的外号,因此每当他大声地给同学们朗读《圣经》里的某一章节时,同学们就会安静下来,带着敬意去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