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站内搜索
《适者生存:达尔文传》
作者:阿•德•涅克拉索夫
分类:名人传记
出版时间:2012-06-01
定价:30.00元
ISBN:978-7-212-04783-2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达尔文不是神童,他尽瘁一生都在努力发现和证明真理。本书通过对达尔文和亲友们大量作品以及往来信件整理创作,细致精准的描写了达尔文生命中每个重要阶段,包括5年航海考察,20多年科研提出自然选择学说,成就《物种起源》,终生致力于进化论打击“神造论”的斗争,以及其晚年著作等。以时间为线索重现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精彩而传奇的一生。
作者简介
阿•德•涅克拉索夫,俄国文学家。他所撰写的这本《达尔文传》一直有一条简单的线索贯穿全书,那就是:达尔文的学习与环球旅行。比如传记中叙述到达尔文乘“贝格尔”号旅行前生活的那一部分,就是要特别着重表现那些培养达尔文能去最有效地利用环球旅行的性格特点,即学习。在创作本书时,作者翻阅了多类资料,其中包括达尔文自己撰写的《考察日记》以及他写给儿子的、最后被结集出版的大量书信,等等。所以这本书可谓是众多“达尔文传记”中内容最丰富、涉及面最广泛的一本。
推荐理由

76年不老传说,举世震惊的“物种起源”之父。
凡有科学之处尽说达尔文,是他用进化论改变了全世界。

1、依从大多为第一手资料,达尔文和亲友们的作品、来往书信真实再现。内容详尽,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是一本较为权威传记
2、时间为线索,细致精准的描写达尔文生命中每个重要阶段
3、非常大的收藏价值的传记类精品套书,独特的精致设计。

目录
译者序
序  言  
第一章 童年
第二章 爱丁堡
第三章  在剑桥的日子
第四章  乘“贝格尔”号旅行前的准备
第五章 乘“贝格尔”号旅行(1832年)
第六章 乘“贝格尔”号旅行(1833年)
第七章 乘“贝格尔”号旅行(1834~1835年)
第八章 穿越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
第九章 返回英国的最初两年
第十章 伦敦四年
第十一章 唐恩庄园
第十二章  四年的准备工作
第十三章  《物种起源》的问世与“达尔文主义”
第十四章 继续斗争
第十五章  《人类的起源》的发表
第十六章  达尔文的晚年著作
第十七章  达尔文的祖父——伊拉斯穆斯•达尔文
第十八章  查理•达尔文的最后岁月
后    记

精彩书摘

达尔文一边和恶化的病魔作斗争,一边十分艰难地着手写作,他感到精力极度地衰竭了。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不久《每季评论》(1871 年7 月)发表了对达尔文的著作所进行的新的、更为激烈的评论,根据文章风格和写作技巧,达尔文断定其作者就是迈弗特。达尔文对这篇文章深感困扰。不考虑哲学和宗教的基本原则,评论虽然承认自己支持发展学说,但是又辩称:人与动物的差别,与它们同地上的尘土的差别相比,是非常巨大的。这种“假道学的无理攻击”使达尔文无比地沮丧和苦恼。他写信给华莱士说:“我很快会成为被大家看不起的人。”为了反驳众人的观点,他决定出版赖特的文章。在给华莱士的这封信里他还写道:“即使是人们不关注这本小册子,但最起码表明,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迈弗特,对待迈弗特的意见要审慎,不能无条件地全盘接受。” 这才是出版小册子的目的所在。
这是达尔文最艰难的时刻,在这一时刻很多摇摆不定的人背弃了他, 走向了他的反面,只有赫胥黎对达尔文不离不弃,一直站在达尔文这一边支持他。《现代评论》杂志发表了一篇赫胥黎写的文章,文章主要驳斥了对达尔文的攻击,在《每季评论》里的一篇貌似迈弗特写的文章里, 在华莱士的书评《论人类》里,以及迈弗特的《物种的发生》一书的第二版里都有这样的攻击。
《每季评论》的评论员(迈弗特)指出,宗教其实是顺应现代科学的,天主教会的权威领导者都承认形体被创造出来之前,就被赋予了渴求发展的意识,其实就是承认了进化论,他作出了这样的解释。在论证这个问题时,他引证了学者苏阿雷斯的著作,苏阿雷斯是一位著述丰富的耶稣教徒。赫胥黎在图书馆找到了苏阿雷斯的著作,准备深刻地了解这些所谓的权威和正统观点。正像他写信给达尔文说的那样,他在那里扫了一眼以后,就抽出了两卷看起来非常有价值的书,并决定从材料中抽出实质的东西,用对手的论据打击对手,就是援引苏阿雷斯的观点, 来打击迈弗特的观点。针对发表在《每季评论》上的攻击,赫胥黎的结束语是:这篇评论既不客观公正,又没有水准。
  达尔文看到赫胥黎有关此事的评论之后,感到精神很是振奋。终于有人对迈弗特的攻击作出回应了。他在《物种起源》里也回应了此事。赫胥黎和琼斯•赖特分别从神学方面和哲学方面打击了迈弗特,迈弗特也受到了相当大的打击。赫胥黎写道:“那些摇摆不定的人终究会回到我们这边的战线。”的确,达尔文是非常有远见的,他预计斗争“在我们死去和消失之后”也还将继续下去。
  达尔文高度赞赏了赫胥黎的文章,他无比高兴地看到赫胥黎对迈弗特深刻的批判,包括对神学、理性及其定义的论断的抨击,对形而上学的论断。赫胥黎支持他的《人类的起源》中的观点的行为使达尔文非常满意,这些观点是发展了的、关于道德起源的观点。他重点标注了赫胥黎反对华莱士的、关于野蛮人的智力的论据,并且以完全赞赏的态度结束了这封信:“虎克两年前对我说过,赫胥黎的文章是如此的深奥,读他的文章会令人深受启发。”
  在《物种起源》的第六版里,新增了一章的内容。这一章主要是驳斥迈弗特对自然选择理论的批判,同时还反驳了博朗、布洛克和其他反对者。他写到,迈弗特没有提出一条有利于他自己的论据,只是把达尔文的观点和反对自然选择的观点简单地汇总了一下;迈弗特认为拉马克提倡的“器官锻炼与否学说”意义重大,其实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谈到过这一原则,但迈弗特采取了忽视的态度; 迈弗特批判达尔文不重视不经选择的变异性,这一批判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达尔文在这本书里恰好讨论了“不经选择的变异性”问题。
  然后,达尔文认为迈弗特反对自然选择理论最重要的原因是:迈弗特认为“动物和植物构造的有益特性的初始阶段”无法用自然选择理论来解释。于是达尔文就举了很多例子来反驳。达尔文描述在自己的想象中自然选择是怎样起作用的。例如长颈鹿有修长的脖颈和高大的身材, 鲸鱼的须,比目鱼的两只眼睛长到一边的原因。哺乳动物为何有乳腺, 棘皮动物为何有叉棘,卷须植物为何长着卷须以及苔藓动物纲为何出现短腕幼虫和鞭状体,兰科的花朵各部分结构的改变只为借助昆虫给花授粉。
  在迈弗特看来,“某种内在力量或者寻求发展的趋向”这样的因素可以取代选择作用,达尔文提出了这样的反对意见:这是一种神秘的、无人知晓的力量。达尔文认为突变式的物种进化根本不可能,因为通过观察家养动物,这种“突变”发生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在人类不对其进行干涉的情况下,由于正常个体杂交,突变就会迅速消失。而在自然界, 自由杂交的结果也不可能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