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记载了从1939年到1946年这7年间,萧乾在英国执教、留学、当随军记者一系列的经历。以及作者亲身经历二次世界大战,和对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微妙转变的深刻描绘。书中配了大量的照片和插图,生动的再现了作者当时的生活。本书图文并茂,生动的再现了二战期间作者置身海外时的所见所闻。本书共十六章,前三章讲述作者应邀去剑桥执教的海上经历;第四章到第八章讲述作者初到英国目睹的战时英国和执教求学经历;第十章到第十四章讲述作者作为战地记者随军采访各地战争情况;最后两章讲述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回国后的生活。
作者简介
萧乾,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也是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晚年多次出访欧美及东南亚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写出了三百多万字的回忆录、散文、特写、随笔及译作。
推荐理由
大量作者本人以及二战期间的历史照片,图文并茂,生动的再现了二战期间作者置身海外时的所见所闻。
中国最早的欧战记者讲述战争中的人与事。
目录
第一章 伦敦大学的聘函与启航
第二章 朝着纳粹点燃的欧战火山航进
第三章 由“敌性外侨”到“伟大盟友”
第四章 我的英伦公寓生活经历
第五章 “战时中国”演讲与尴尬的情感遭际
第六章 目睹敦刻尔克大撤退
第七章 伦敦大轰炸
第八章 剑桥的黑袍方帽生涯
第九章 西线战地采访
第十章 采访联合国成立大会
第十一章 采访英国大选
第十二章 采访波茨坦会议
第十三章 采访纽伦堡战犯审判的旅程
第十四章 采访瑞士与回国的选择
第十五章 回国:大十字路口的命运选择
跋章 回家:1949的命运选择
附录
精彩书摘
伦敦记者怎样造新闻
村里有个纳粹小头目。此人素喜吹牛,曾向村人夸说杀过三千多名犹太人。如今,村人为了讨好盟军,并洗清本村罪名,就把他告发下来。他遂以战犯罪名被逮捕。
第九章 西线战地采
访乘混乱之际,溜之大吉。一位《伦敦画报》的记者听说此人刚刚同那德国看守一道又被抓进拘留所了,就想利用这家伙来个噱头,逗他扬起右臂喊声“希特勒万岁”,好拍张新闻照片。由于我不搞摄影,业务上同他没有竞争,就悄悄邀我做他的助手。
于是,我们先走进一间堆满稻草的“战犯拘留所”,开始布置这幕谐剧。他一面摆桌椅,一面说:“一个杀过三千多名犹太人的战犯!这张照片到了伦敦保管轰动!”我问他:“要是那家伙只是瞎吹,连一个犹太人也没杀过呢?”他说:“管他呢!我拍的是新闻照片,又不是写战犯的判决书。”
都布置停当后,就请两个会德语的少校并排坐下,那位摄影记者准备好相机,试了试镁光灯泡。他一再嘱咐扮演审判官的少校要“逗他发凶,逗到他扬臂喊那么一声,就完事大吉了。”
犯人被带了进来。那是深夜,气氛紧张而恐怖。矮胖的纳粹小爬虫从一进门就浑身瑟瑟发抖。问他什么,他都先鞠一躬,然后矢口否认。摄影记者几次提醒“审判官”,得“激怒他”,可那家伙天生不是个英雄。他本来就是个草包,别说三千多个犹太人,也许三个也没杀过。他连声喊着:“饶命呀。”
审了将近一个小时,始终也没抓到一个可怕的“凶相”镜头。后来,索性问他:“纳粹见了纳粹,怎么敬礼法儿。”其实,他只消伸伸右臂,就可以勉强交卷。可那家伙不晓得这意图,只一个劲儿低头哈腰说:“当时整个德国,人人都那么敬礼呀!我诅咒希特勒,誓死再也不行那样的敬礼了,再也不敢啦。”
我们要他扮演的是个纳粹死硬分子,可他只肯扮演一个彻底悔过者。这么阴错阳差,这张新闻照片终于还是落了空。摄影记欧战旅英七年:一个中国记者的二次大战自。
述者一边收拾他那些照相器械,一边咒骂着:“真没骨头,希特勒白栽培他了。连敬个礼也不肯,他妈的!”
我们这一伙正要动身,跨过莱茵河去东岸采访时,司令部派人送来一封电报,要我火速赶回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