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什么在同样的条件下,有些人能够成功,有些人却遭到惨败?一个人的事业之所以成功,最主要是靠本人的气质,用一句老得掉了牙的话来说: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据。先练好内功,具有成功的潜在能力。个性突出,不甘人后,目光远大,在碰到合适的机会时,才能做出一番大事业。
比尔•盖茨不善交际,天性腼腆而拘谨。但他从小就表现出非常自信,目标远大的一面。他是天蝎座,据说天蝎座的人直觉和意志都很惊人。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他就有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愿望。他童年时代的好友回忆说:“学校里的任何功课,不论是计算数学题,还是观察小动物,比尔都倾尽全力,把它做好。”他在自己的日记中曾经表达过要做一棵参天大树的想法。他说:“与其做一棵绿洲里的小草,不如做一棵荒漠中的大树,因为小草千篇一律,毫无个性,而大树则非常挺拔,傲立苍穹。”盖茨从小就养成了争强好胜的性格,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得比别人更好。
凡是有所作为的人,大多目标远大自信有梦想,这些远大的目标支撑着他们获得巨大成功。在传统的致富观中,人们往往凭借勤劳节俭获得财富,或者是像洛克菲勒家族一样,凭借世代积累的财富,逐渐爬上富裕的金字塔,然而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这一切已经全然改变了,只有目标远大,高瞻远瞩,先人一步,才能得到想得到的东西。
早在湖滨中学时,盖茨就告诉他的校友——七十三届毕业生比尔哈克斯:“我要在二十五岁时赚到一生中第一个一百万美元。”并以坚定的口气对他的好朋友保罗•艾伦说,在三十岁前,他很可能成为一名百万富翁。他的口头禅是:“我要赢。”怀着要赢得一切的远大抱负,他每做一件事情,都力图把它做好。
在知识经济的年代,技术专家和创意成为公司的财富来源,身为微软的缔造者,盖茨几乎对所有领域都有所涉及,虽然从学历来看,他的最终文凭只是高中,或者说大学肄业,但他却涉猎广泛,眼光独到,尽可能多地吸收自己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是少数既精通技术又熟知管理的人才。
比尔•盖茨给微软的订定的用人标准是:首先要拥有扎实的业务基础或者称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其次要有足够的聪明才智,是否有足够的创造力和再学习能力;三、是否有足够的热情,能够热爱工作并积极地投入工作;四、是否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五、职业道德,应聘者要经过严格的面试,以考核是否正直、诚信。尽管微软自建立之初,利润就呈几何级数向上猛增,但盖茨却从不因为缺人手而降低公司用人标准。
比尔•盖茨以他享誉全球的成功经历,在一次学校至毕业生的演讲上,提出了几个他多年来的人生经历,并忠告所有年轻人,藉以勉励所有年轻学子,共同努力迈向人生成功之路。望所有年轻学子共勉之。
一、 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
在现代经营中,任何一个行业的竞争都十分激烈,如何在弱肉强食的时代独占鳌头,迅速击败竞争者笑到最后?恐怕是所有经营者都在苦思冥想的问题。达尔文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指出:适者生存,不适者将被环境无情地淘汰。任何一个经营者,想在竞争中获胜,都必须适时而动,开发出顺应时代需求甚至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产品,这是竞争的不二法门。在二十一世纪,市场的细分和技术的先进更使各家公司的硬件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要做到如《史记》所言:“正义言圣人教迹不朽灭者,顺时变化。”对领导者而言可以说是最大的考验,首要的问题不在管理,也不在市场操作,而在于确定方向,在于确定时代大潮中的市场走向。比尔•盖茨之所以取得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功,正是由于他们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励精图治,不断发奋的结果。
不要抱怨背景
成功与否,往往只是态度的差别。你还在为昨天而流泪吗?还没有在形形色色的冲击和诱惑中做出抉择吗?行动起来吧!敢于走自己的路,追求自己的目标,做一个追梦人。在漫漫人生路上,固然会有险滩暗流、疾风危崖,但是不要怕吃亏,不要怕挑战,用智慧武装自己,一路上与自信相伴,勇敢些!生活对于勇士从不吝啬,大胆憧憬吧,一切皆有可能。每天都有好心情,就从忘记过去开始。
“时世造英雄”,任何一个纷争激烈的年代,群雄倍起,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是横亘千古不变的神话。比尔•盖茨出生在一个竞争激烈、弱肉强食的年代,他们在强手如云的环境中,改变着游戏规则,端坐在帝国的顶峰,俯瞰着芸芸众生你争我夺,而他却如同神圣的使者一样,始终微笑着,牢牢垄断着一个无人能侵犯的巨大市场。
自从个人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行业的竞争一直都十分激烈。计算机业,一个极具潜力的新兴市场,吸引了无数爱好新奇和冒险的世人的注意力,可谓“无数英雄竟折腰”。
各路豪杰,纷纷抢占地盘,施展方略。当时的最大赢家,当然是蓝色巨人IBM、苹果公司等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主流市场被他们牢牢地控制了大部分市占率,几乎形成垄断。IBM,身为信息革命的大功臣,第一次将计算机从实验室运用到工业上,这个硬件巨人,在技术上远远地把别的公司抛在后面。早在一九五六年九月,IBM就向世界展示了第一台磁盘存储系统IBM350 RAMAC,成功实现了随机存储,一九六八年更首次提出“Winchester”技术,对硬盘技术进行重大改造。1979年,IBM再次发明了薄膜磁头,进一步减小了硬盘体积,同时极大地提高了读写速度。因此直到六七十年代,IBM都占据着绝对多数的市占率,他们拥有核心技术,成为市场上所向无敌的致胜法宝和软硬件生产厂商们纷纷效仿的对象。就像今天的微软,甚至因为太过强大,一度受到联邦政府反垄断调查。更因为其员工统一身穿蓝色制服,被世人称为蓝色巨人。
直到今天,比尔•盖茨依然认为,与IBM合作,简直就像鲤鱼跃龙门般关键。他们以对服务不懈的追求使其成为计算机行业的龙头老大。苹果公司身为PC机的开创者,拥有硬盘驱动器、显示屏和键盘等产品的核心技术,以其划时代的发明使其产品的销售量猛增,产量每季度增加一倍,仅在1977年,苹果计算机的销量就达到35100台,并在短时间里推出了包括具有良好的图形接口的个人计算机,牢固地占据着计算机市场的半壁江山。自从兼容机出现后,英特尔、康柏等实力雄厚的公司也不甘落后,纷纷以一流的服务,优良的性价比力图在市场上有所作为。英特尔在芯片技术上独占鳌头,遥遥领先;康柏率先使用了英特尔更具竞争力的80386芯片,推出兼容机,一跃成为个人计算机的领袖。莲花公司则独占电子表格市场……这些软件大亨们试图在计算机世界获得巨大的市占率,巩固自己的地位,为此不惜重金,开发技术,挖掘人才。当个人计算机急速发展时,更多的商家看到有利可图,数千家企业竞相涌入,这些后起之秀试图在计算机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上分一杯羹。这场战争可谓硝烟四起,关乎各家公司生死存亡,形势咄咄逼人。各路诸侯竞相争雄,场面蔚为壮观。
这个时代,也正是计算机行业英雄辈出的年代,很多开创性的设计都由当时的一些领袖人物构想出来。如苹果机的发明者之一乔布斯只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就在一个用二十美元买来的微处理器上装上了自己的BASIC语言,被《时代》周刊誉为个人计算机革命的象征。为开发出基于图形用户接口的软件,虽然开始只是用于制图和广告设计,却是微软公司Window系统的鼻祖。而施乐公司则发明了灵活实用的鼠标,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输入速度。资料研究公司的老板基尔代尔开发出市场上大受欢迎的操作系统CP/M,而这正是微软公司MSDOS的前身。正是这些辈出的计算机英雄们,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业的发展。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可谓日新月异。从四十年代发明的第一代仅用于实验室科研使用、巨大无比、指令周期很慢的电子管计算机到无所不在的微电脑巨人,使用范围涵盖所有领域,从国防、计算,到家庭办公、教育娱乐无所不包,科研也应用于远程教育、实时通讯,可谓无所不在,种类繁多,仅仅用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
与那些计算机行业的巨人相比,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在一九七五年创办微软时,员工只有两个人,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小公司,资金缺乏,名不见经传。条件很差,因为缺乏人手,比尔•盖茨从开发软件到日常杂务、商业谈判……都必须亲力亲为。甚至最初连正式的办公地点都没有,更不用说办公的设施。后来为了和一家大公司谈判,比尔才连忙动员员工一起连夜寻找办公地点和设施。买了些办公器具充门面。在微软发展了一段时间后,召到了两个员工,其实就是两个盖茨在湖滨中学的同学,创业时的寒酸可见一斑。谁能料到,这样一家小公司,二十年后,却成为竞争激烈的计算机市场最大的赢家,微软也成为个人计算机的代名词。这是知识经济创造的奇迹。而比尔•盖茨也一跃成为世界首富,有人曾这样形象地形容比尔的赚钱速度:每秒赚250美元,每天就可赚2160万美元,一年的总收入是78亿美元。而如果他掉了1000美元,弯下腰来捡钱的几秒钟,就要失去赚这些钱的时间。财富积累的速度让传统的经营者瞠目结舌。他用自己的知识迅速在群雄并起,弱肉强食的计算机世界牢牢占据垄断地位。因此,不必抱怨你的背景,惟有充实自己才是成功之道。
智慧物语
有些事,从我们一出生不定,父母、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等,有穷有富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
看到有些人不用努力就可以坐拥金山,而有些人却要为生存苦苦挣扎。因此有些人会责怪自己的父母,没有给他好的教育,没有给他足够的钱花。这样的抱怨只会消磨人的意志,与其羡慕别人的背景,不如从现在开始,创造自己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