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站内搜索
《破译性格密码》
作者:徐昌生
分类:成功励志
出版时间:2012-08-01
定价:28.00元
ISBN:978-7-212-05640-7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为什么有人认为性格决定成败?为什么有人说偏执狂才能成功?为什么乔布斯这种自负、唯美的人能改变世界?为什么索罗斯这样自私的人却创建世界最无私的基金会?为什么涉世之初,我们要在自我与社会之间痛苦纠缠?为什么我们在职场不如能力差的人混得爽?为什么有人活得洒脱轻松又成功,又有人谨小慎微、唯唯诺诺还一辈子憋屈?
  其实这些问题都在于“性格”这个因素,违背自己的心(性格)做事,越走越难、山穷水尽;顺应自己的内心,柳暗花明、水涨船高。本书以经济学的思维和视角,以职场升迁、人生成败为切入点,直观地分析了人类的性格因素,在每组性格中,包括勤奋与懒惰、积极与拖沓、胆大与胆小、急噪与温和、耿直与圆滑等性格都进行了分析,每组分析都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直接说透每组性格的原因以及形成。比如人为什么急噪?为什么没有下属肯对董事长急噪。男人为什么在单位不敢动用暴力,回家竟然敢对自己老婆动用暴力,这只是性格暴躁的问题吗?本书第一次提出,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是谬论,重要的是人们在交往的时候,在不同的场合下会表现出不同的个性。这些个性并非自己天生的,而是要根据现实情况作出的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读完本书之后,对以往性格的认识会有一个颠覆,找到性格的本质,在成功路上看透人情世故,为成功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
徐昌生,男,汉族,现任江西博能集团副总裁,高级经济师,擅长从经济学视角观察思考生活问题,其博客被《网易》《搜狐》等网站评价为财经名博。系经济学家茶座、新快报等多家媒体特约评论员。
推荐理由
1.破译“性格密码”就是遵从每个人心底的本能召唤,结交高层人脉,颠覆六度人脉的终极理论!百家培训机构重点引进的全新理念;
2.做最好的自己,不盲从别人;做最好的自己,来改变世界。乔布斯、巴菲特、罗思柴尔德全球上百顶尖的白金贵族一直在运用的秘密思维。
3. 亿万集团总裁数十年交际研究心得,令世界震惊的全新发现,揭开性格真正的未解之谜,囊括色彩性格、九型人格的本质!
4. 性格决定命运,打破千万人思维之墙,别跟自己唱反调,从心术角度正确理解自己、轻松看穿别人!
5.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薛兆丰热力推荐,心灵分析与经济分析的完美结合,诺贝尔经济学奖重点关注领域!
目录
序言  假如生命可以重来!
一、新视角:用经济学透视性格的本质
二、急躁与温和
三、吝啬与大方
四、执着与摇摆
五、胆大与胆小
六、耿直与圆滑
七、正直与贪婪
八、积极与拖沓
九、义气与冷漠
十、勤奋与懒惰
十一、性格经济学的几点提示
十二、让我们一起分享经济学的神奇
十三、编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三章  吝啬与大方

  我们宁愿对自己紧点,我们也不能对朋友小气,接待重要的朋友之前,一定要思路清晰,要么不接待,要接待就要让他感动。什么是感动?用我们营销学的术语来解释,感动就是要超过顾客的预期。
在这个世界上,特别有钱的人挥金如土,特别没钱的人锱铢必较,有钱就享受生活,没钱就惨淡度日,这些想来都比较容易让人理解,但有时候经济收入相差不大的两个人,对财富的态度却又有着天壤之别,大方的人待人接物总是热情有加,总觉得多花钱才能表达自己的心意,而吝啬的人待人接物却总是在斤斤计较,总觉得花钱太多是一种浪费,马马虎虎能凑合着过去就行。大部分人都认为大方与吝啬是一种天生性格,或者是与过去的生活经历有关,因而很难改变,然而,真相并非如此。
1、吝啬的人并非任何时候都吝啬
如果吝啬是一种性格的话,他就应当像我们前面分析的一样,既然是急躁,就应当是对任何人都急躁,但事实上,任何人的急躁都是选择性急躁,那么,是否任何人的吝啬也都是选择性吝啬呢?
答案还真的是如此。观察一下你身边的吝啬的人,或者就反省一下你自己,吝啬的人并非任何时候都吝啬,他们在结果明确的情况下,就一定不会吝啬,从经济学的角度说,就是在收益确定的情况下,他们就一定敢投入。
比如说,吝啬的人对小孩的教育投入就舍得花钱,为什么?因为,在一个传统的中国人的脑海里,孩子的未来就是自己的幸福的一部分,为孩子花钱其实就是为自己花钱。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这样的潜意识,孩子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自己的未来就肯定不幸福,而孩子出息了,自己的未来基本上就幸福了一半,所以,再吝啬的人在孩子的教育上面都舍得花钱,岂止是舍得花钱,有时候甚至到了咬紧牙关,拼尽全力的地步。
再比如说,吝啬的人在已经得到了别人帮助的情况下,他在回馈别人的时候,他会显得比平时大方。一个吝啬的人,带他的全家到人生地不熟的天涯海角去旅游,得到了每位素不相识的老乡的盛情款待,老乡的热情周到,可能让他始料不及。如果再过这一段时间,这位老乡返回故里,这个时候,再吝啬的人也会表现出比往常更加大方,何故?因为,别人为他花钱在先,自己理当回报,换句话说,收入已经确定,投入没有风险。
我们再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我们让一个吝啬的人去花1000块钱来招待一个不太熟悉的朋友(比如说朋友的朋友),那么他未必会心甘情愿,但如果他知道这位朋友的朋友绝对可以给他带来一个有10万收益的工程让他做,那他掏1000块出来招待这位朋友他肯定会干净利索,心情畅快。
“添麻烦”也有价值
吝啬的人往往有句口头禅:我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其实,他心里特别清楚,今天给别人添了麻烦,明天别人就会给他添麻烦,表面上是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本质里是怕别人来麻烦自己,因为他看不到在相互麻烦当中的情感增值与信息交流的价值。我以前也不喜欢麻烦朋友,骨子里或多或少也存在着怕朋友来麻烦自己的小算盘,后来学了经济学,尤其是自己开始钻研性格经济学,我就和过去大相径庭,经常会给听过课,印象比较深但仅只是一面之缘的朋友打电话,有甚至会主动地到他们的企业去看看,我在朋友的招待宴上有两句口头禅,第一句是:如果我不来找你,我估计你也不会找我,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说不定我们这辈子就擦肩而过了;第二句是:我敢于理直气壮地来骚扰你,是因为我发自内心地欢迎你们来骚扰我。我的感受是,当我抱着真诚的心态去结交新朋友时,我觉得我的心情更加愉快,心境更加宽阔!
吝啬的人都有一个特点:朋友少。为什么?因为,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你不为别人花钱,朋友也不会永远单方面地给你花钱,双方都不花钱,关系就会越来越淡。我有一个大学里玩得很好的同学,不是一般的好,是那种饭菜票合在一起,每场电影都一起摆凳子(露天电影),每个星期天都一起上街的同学,毕业25年后在北京相遇,结果相对无言,神情冷漠,尽说一些客套话,到了第2次和第3次约他时,他干脆以经不起推敲的理由委婉地回绝了我。当初“割头刎颈”的朋友,为什么今天形同路人?我反思了一下,25年没有来往,没有投入哪有产出?再纯真的友情也经不起岁月无声无息的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