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站内搜索
《时代阅读经典文库015:梦的解析》
作者:弗洛伊德
分类:文化学术
出版时间:2012-08-01
定价:37.00元
ISBN:978-7-212-05570-7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梦的解析》是世界上第一部以科学方法来分析研究“梦”的著作。作者弗洛伊德通过对人的梦境的深入分析,在书中主要探讨了梦的凝缩、梦的移动以及梦的隐意内容等问题,并由此提出“梦是通往无意识的大道”之著名理论,揭开了人类几千年来对于梦的迷惑,堪称一部划时代的经典巨作。

作者简介

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其理论中关于人性的解释,对心理学、医学、文学乃至宗教学均产生了巨大影响。代表作有:《梦的解析》《性学三论》《精神分析引论》《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等。

推荐理由

精神分析学鼻祖弗洛伊德划时代的不朽巨著

弗洛伊德如此评价自己的这部作品:“这样的顿悟一生只可能幸运地获得一次。”

目录

出版说明      

译者序      

第一章 1900 年之前涉及梦的科学研究    

第二章 梦之解析方法的研讨:对于一个梦的解析  

第三章 梦是愿望的实现        

第四章 梦之改装        

第五章 梦的素材与根源      

   一、梦中的近期印象和未有关联的印象  

   二、孩提时的经验形成梦的根源    

   三、梦的肉体方面的根源      

   四、典型的梦          

第六章 梦的运作        

   一、凝缩作用        

   二、移动作用  

   三、梦的表现形式        

   四、梦素材的表现力        

   五、梦的象征          

   六、算术及演说的梦的一些例子    

   七、梦中的理智活动与荒谬的梦    

   八、梦中情感        

   九、再一次的校正        

第七章 梦程序的心理      

   一、遗忘          

   二、后退(退化)现象        

   三 愿望实现        

   四、从梦中惊醒—焦虑的梦    

   五、潜抑—原本的与续发的步骤    

   六、现实—潜意识与意识



精彩书摘

第一章  1900年之前涉及梦的科学研究

  下面我将阐述应用心理技巧来剖析梦之可能性,并就此显示一切梦都充满了特殊意义,还与梦者白昼的精神活动相联系。而后,我想再就诸梦所内含的奇异暧昧的东西作一番推理,可以由此发现梦在形成过程中包含的冲突或吻合之处。为使梦的问题便于人们了解,我为此努力探讨了一下并对有关梦的诸多说法作以整体分析。

  在本书中我先将早期及其当代有关梦的说法作一简要的推介,因为在此后的推理中,我没有机会再谈到这些。虽然梦的存在在数千年前就令人困惑难解,但从科学角度研究其实仍是极其有限的,因此一切有关这方面的说法,从未有人能引用一家之言概括所有的现象。读者也许曾有过一些奇异的体验或与此有关的许多素材,但真正对梦的本质和对其根本的解释,确信知者甚少。诚然,那些受普通教育而非释梦专家的人在这方面的知识则更为贫乏了。

  史前时期原始人类对梦的看法,无不深深打上了他们对宇宙及灵魂的观点的烙印,而此类有趣的问题由于各种原因,我谨推荐读者朋友详读卢布克、斯宾塞、泰勒及其他作者之大作。在我们没有完成释梦工作之前,我们永远不会真正懂得他们对这问题的感悟及推测将作出多么巨大的贡献。

  这种原始时代所遗留的对梦的观点迄今仍深深左右着许多守旧者对梦的评价,他们坚信梦与超自然的存在有广泛的联系,所有的梦都是他们所信仰的鬼神所启示使然。就这样,它必对梦者起非同寻常的作用,换句话说做梦是在预卜命运和前途。因此,梦内容的千奇百怪及其对梦者自身所留下的特殊印象,令他们很难形成一套系统划一的理论,而有赖于通过个别的价值及可靠性作各种不同的分化与聚合。所以,古代哲学家们对梦的评价的不同也就完全取决于其个人对一般人文观点的差异。

  在亚里士多德的两部作品中曾谈到梦,当时他认为梦是心理所致,它并非依靠自然,却是人的一种精力过剩的产物。他说的“精力过剩”,意思是梦并非超自然的显灵,而仍未超出人类精神力的法则,当然,这或多或少对某些人而言,与神灵是不无关系的,梦是依梦者本身睡眠深度不同所产生的不同层次的精神活动,亚里士多德曾讲述过某些梦中的特点。例如,他注意到梦可以从轻微的睡眠中感知强烈的感官刺激(当一个睡眠中的人感到肉体上某部分较温暖时,他也许梦见自己走入火堆中),因此他推断梦能够告诉医师病人早期的、不易察觉的病兆。

  由上,读者能够看出亚里士多德之前的人们并不认为梦是一种精神活动,而坚决相信神秘因素的存在。所以,自古以来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就一直无法达成妥协,古人曾尝试将梦分为两类,一类是真正有价值的梦,它能够给梦者以警告或预卜,而另一类无价值、空泛的梦,只能带来困惑或引人步入歧途。

第二章  梦之解析方法的研讨:对于一个梦的解析

  本书的开场白即已表明,我在梦的观念上受到传统观念的左右。我主要打算使人们理解“梦是能够解释的”,而曾经阐述过的那些对梦的解释有所裨益的贡献,只不过是我这份工作的附加物。在“梦是能够解释的”这一前提下,我马上察觉到我的观点完全不同于时下对梦的看法——事实上包含所有梦的理论,仅除了谢尔奈的以外。“解释”梦即是要赋予梦一个“意义”,以某些具有真实性、有价值的内容来作“梦”的解释。但以我们所见,梦的科学理论也丝毫无助于梦的解释。这是因为,第一:根据这些理论,梦从本质上讲就不是一种心理活动,仅仅是一种肉体的运动,通过符号以呈现于感官的作品。外行的看法始终是与此对立的。他们强调梦的运作是根本不合逻辑的,可是他们虽认定梦是无法理解的,但却没有勇气否认梦有任何意义。经过本能的推论,我们能够说,梦是具有某种意义的——即使那是一种晦涩的“含义”,是为了取代某种思想的过程。所以只要我们能正确地找出此“取代物”,就能正确地找出梦的“含义”。

  非科学界始终在努力以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尝试对梦作一番解释。

  方法之一,是将全部梦视为一个整体,试以别的内容来取代。此法实际上就某些方面看来,却是利用“相似”的原理,而且有时手法相当高明。这便是“符号性的释梦”。但此种方法在解释某些看上去极不合理、荒谬绝伦的梦时,一定是十分蹩脚的。《圣经》上约瑟对法老的梦所作出的解释,便是一个例子。“先出现七头健壮的牛,继有七头瘦弱的牛出现,它们把前七头健壮的牛吞掉”,这就解释为暗示着“埃及以后会有七个饥荒的年头”,同时预言“这七年会把前七年丰收所积蓄的粮食全部耗光”。大部分富有想象力的文学作家所编造出的梦,多是运用此种“符号性的释梦”,因为他们就以我们普通人在梦里所发现的那份“相似”来体现他们的想法。而那些主张“梦是预言未来的观念”者,则是利用“符号释梦法”来对梦作解释,根据其内容和形式加以臆测未来。要想介绍怎样运用“符号释梦法”,那显然是不太可能的。解释其正确与否只是一种主观的推测与直觉的反应,正是为此,释梦才被认为仅是属于一些超前的佼佼者所独具的专利。

  而第二种释梦方法,却有截然不同的观念。这种方法可称之为“密码法”,因为这种方法是视梦为某种密码,其中每一个符号都同码册上的一般,可用另一已具有意义的符号内容予以解释。举例来说,我梦到一封“信”与一个“丧礼”,于是我查看那本“释梦书”,我发现“信”是“懊悔”的代号,而“丧礼”是“订婚”的代号,而后,我再在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各种意义间寻求其中关联的线索,整理出对未来所作的预示。在达底斯的亚特米多罗斯所作的释梦作品里,我们可以找出类同“密码法”的方法。但在释梦时,他不仅注重梦的内容,同时把梦者的人格、社会地位均列入考虑范围。因而,相同梦的内容,对一个富人、已婚男人或演说家与穷人、独身者、贩夫走卒之类的人,其意义是截然不同的。此法的主要特点在于:视梦为一大堆片段的组合,每个片段必须分别处理。所谓纷乱的、怪诞离奇的梦,只有以这方法来解释。

  以上所介绍的这两种常用的释梦方法,其不可靠性是显而易见的。以科学的处理来看,“符号法”在应用上有其局限性,无法广泛适用于一切的梦;而“密码法”的可靠性,却又取决于每一件事物的“密码代号”是否可靠。事实上密码的确实性定义毫无科学性的保证,因此,人们轻易同意一般哲学家和精神科医师的看法,而斥责这一套梦的解释是一种幻想。

  然而,我本人却持不同的看法。我曾经多次地被迫承认:古代冥顽的通俗观点竟比当今科学见解更能近乎真理。因此,我必须坚持:梦确实具有某种意义,而一个科学的释梦方法是有可能的。我探求此种方法即遵照如下途径:

  数年来,我一直尝试着寻找对若干种精神病态(如歇斯底里性恐惧症、强迫意念等)的根本疗法,实际上,当我听到约瑟夫•布劳尔那段具有重大意义的报道——“视这种病态观念为一种症状,而全力以赴地在病人以往精神生活中寻找其根源,则症状便可消失,而病人能得以复原”,加之过去别种疗法的失败,以及这些精神病态所表现出的神秘性,才使得我不顾重重困难,开始走上布劳尔所开辟的这条路,而直至我能在这条绝径上开拓出一番新天地。以后我将在书中其他地方另行详述我这套方法的技巧、形式及其所达成的效果。就是在这种精神分析的讨论中,我接触到了“梦的解释”问题。在我让病人把他有关某种主题曾发生过的意念、想法全部告诉我时,就会牵涉他们的梦,也因而使我想象到,梦能够用来作为由某种病态意念追溯至从前回忆间的桥梁;而第二步则演变成将梦本身作为一种症状,且可以依据梦的解释来追溯病源,给予治疗。

  为此,病人本身需有某些心理准备。要反复地嘱咐病人,留意自己心理上的感受,而尽可能减少心理上习惯性地对这些感受作出反驳。为了达到此目的,最好能使病人愉快地休憩于床榻上,合上双眼,完全杜绝任何内心所产生的反驳来抹杀一丝一毫的感受。并且要令他明了,精神分析成功与否,将取决于他本身能否将一切涌上心头的感受和盘托出,而不因为自己认为那并非重要、毫不相干甚至愚蠢的就不说出来。他必须对自己的所有意念保持绝对公平、毫无偏见。一旦他的梦、强迫意念或别的病状无法成功地被解决时,这一切就应归咎于他仍允许本身的批判妨碍了它的表白。